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适应与跨越:人工智能冲击下的教育现代化

来源:计算机与现代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能够使机器获得类似于人脑的意识,进行一系列自我学习、行为决策甚至价值判断,为当前的教育现代化带来了巨大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能够使机器获得类似于人脑的意识,进行一系列自我学习、行为决策甚至价值判断,为当前的教育现代化带来了巨大冲击。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人才培养标准重新定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资源高度整合等。

反思当前的发展,教育现代化面临教育变革与人工智能的不同步性、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困惑、人工智能技术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人工智能教育的高投入与低产出等问题。教育现代化借助人工智能实现由“后发”到“超前”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强化人工智能时代人才战略布局,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评估—审核”制度,合理规划提升人工智能教育产出。

人们在科幻作品中,常通过奇幻的想象力和有序的推理勾勒出高度智能机器与人类共存的未来世界。如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技术上突飞猛进,试图解构影响人类行为的生物算法,而使机器获得类似于人类的意识,并能够运用意识去创作、思考与想象,主动学习,修正错误。未来学家戈尔德·莱昂哈德(G. Leonhard)振臂高呼:“未来已来,人类在未来20年的变化,将会超过之前300年的总和。”“人工智能+教育”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尚未真正达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匹配的发展程度,人工智能将对教育现代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作为后发型国家,中国的教育现代化面对人工智能,应当如何化冲击为契机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应有之思。

一、流变与革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人类从18世纪起开启工业革命的历程,先后经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三次飞跃,引发了一系列由生产技术变革推动的社会形态的演变,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21世纪初,人类悄然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时代,在数字革命基础上互联网变得无所不在,移动性大幅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也更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人类拥有了数百年由机器代替体力劳动的经验之后,希望产生智能计算机代替人类脑力劳动。有了生产的需求,加之可以开发的现象,才能形成如今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技术。

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技术,都是在应用一种或几种现象后乔装打扮出来的。技术就是那些被捕获并使用的现象,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新技术是在概念或实际形态中,将特定的需求与可开发的现象链接起来的过程。技术能够快速地发展,是因其凝结了特定的社会生产需求和可开发的社会生产现象,人工智能亦不例外。技术的发展,通常取决于经济繁荣程度,经济实际上是技术的表达。

人类认为经济增长能够解决一切让人感到不幸福的问题,所以大多数时候是通过扩大生产来满足自身欲望。一旦经济崩溃,现有的社会秩序将会立刻崩坏,而维持人类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正是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现代社会热切渴求着经济增长,故而不断研发能够扩大生产、换取利益的新技术,使技术更新的脚步越来越快。第四次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加快渗入人类的生活当中。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不可能隔绝于现代文明的革新之外,因此理性看待、积极应对、跟上潮流才是正确的应对之法。

二、审视与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特征表现

人工智能能够在技术层面缓解当前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诸多矛盾,如优质教师资源不均衡、教学模式单一等,对我国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配置并充分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有序引导教育投入有着较大的现实价值,以下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特征表现。

(一)人才培养标准重新定义

由于社会变革的速度加剧、教育产出具有滞后性等因素,当下的教育根据以往的社会需要培养未来的人才,已经难以跟上未来社会的发展步伐。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加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呈技能偏向性的技术变革,即任何一种在相对工资固定的情况下,提高了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的新技术引进、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作组织的变化。这种技术变革会对高技能劳动力提出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并带来更高的薪资,也造成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与之拉大差距。未来教育只有培养出大量不能轻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人才,才能有效规避由于技术变革、劳动效率提升引起的大规模劳动力失业的社会风险,均衡社会财富,避免重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因机械化而失业的手工业工人打砸生产机器”的“人机矛盾”。

文章来源:《计算机与现代化》 网址: http://www.jsjyxdhgw.cn/zonghexinwen/2022/0404/868.html



上一篇:清华大学图书馆里,清一色的“苹果电脑”扎眼
下一篇:“黑客帝国”实锤!美可几乎监控全球所有电脑

计算机与现代化投稿 | 计算机与现代化编辑部| 计算机与现代化版面费 | 计算机与现代化论文发表 | 计算机与现代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与现代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