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升级系统后电脑就失灵了?可能是黑客搞的鬼

来源:计算机与现代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厂商显然不可能坐视明知有安全问题的驱动被安装、加载到系统中去。因此在安全机制里针对易受攻击的驱动设置阻止列表(Blocklist),直接拒绝安装和运行已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系统厂商显然不可能坐视明知有安全问题的驱动被安装、加载到系统中去。因此在安全机制里针对易受攻击的驱动设置阻止列表(Blocklist),直接拒绝安装和运行已经明知道不安全的驱动,也就成为了唯一的解决办法。

没错,我们显然不可能要求程序员完全不犯错误。所以对于硬件厂商来说,他们本身也会不断地进行自查,或是委托第三方的安全公司对驱动中的安全漏洞进行检测。此后,厂商就能够在推出新版驱动更新时,伴随着功能更新和BUG修复一起,将驱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也一并消除。

正因如此,许多在Windows 11刚发布时选择“观望”的消费者,在22H2新版系统到来后接受了更新推送,从Windows10、甚至是更早前版本的系统升级到了这一最新版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不久前,微软方面正式开启了Windows 11 22H2系统更新的推送。与此前的“旧版”系统相比,22H2作为Windows 11久违的一次重大更新,对早前版本里诸多不够人性化的细节进行了修正,同时由于加入了大量全新的、更为现代化的界面设计,也使得Windows 11 22H2看起来更为接近许多用户心目中“完整”或者说“正式版”新系统该有的样子。

一些会对电脑造成严重破坏的加密勒索病毒,正是利用了驱动程序当中的漏洞

这些电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故障?简单来说,是因为它们相应的硬件驱动被新版Windows给“封杀”了。但更进一步深究不难发现,此事的责任也确实不在微软身上,或者不如说微软反而是“做了个艰难的选择”,并成为了最终“背锅”的责任者。

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这些拥有“特权”的驱动程序来说,如果硬件厂商在编写它们时因为技术不足、或是程序员一时的疏漏,导致驱动里出现了明显的、可以被黑客入侵,或是被病毒、木马所利用的安全漏洞,那么又会发生什么呢?

但是这种情况有一个很大的前提,那就是相应的硬件设备厂商足够勤奋、足够负责任,或者至少相应的硬件设备依然还在驱动更新维护的周期内。假如相应的硬件设备厂商本身比较不负责任,或者相关硬件设备已经很老旧、驱动早已不再更新,又会发生什么呢?

Windows 11 22H2新增的驱动程序阻止机制,会主动阻止那些不安全、且未得到更新的驱动

很显然,对于黑客/病毒作者拉力说,势必会更“喜欢”这些硬件。因为大多数厂商都会不定期修复安全漏洞,所以今天能用的漏洞,说不定下个月就用不了了。但对于那些懒惰的厂商所推出的产品,或是那些早已被“放弃”了的老硬件来说,入侵、修改它们的驱动,并且将其作为进一步控制电脑的“通道”,显然就要容易得多。

所以站在操作系统厂商的角度来说,他们要想尽可能地确保系统安全,就不得不针对这些“易受攻击的驱动程序(Vulnerable Driver)”进行一些设定。从原则上来说,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敦促相关硬件厂商对驱动做出修正,但正如前文中提及的那样,大多数情况下涉事的硬件厂商都已选择了“躺平”,他们没有能力、或是已经放弃了相关驱动改进工作。

要完整梳理此事的经过,大家首先需要知道这样一个常识,那就是在所有的、常见的电脑应用程序里,“驱动”本身就是一种拥有超然地位的存在。在日常使用的电脑里,驱动的“本职工作”是沟通硬件与操作系统,成为充分发挥硬件功能的“桥梁”。正因如此,与普通的应用程序相比,驱动注定有着更高的系统权限,可以读写一些普通程序无法访问的系统功能和数据。

然而在此之后,有部分用户发现,他们的电脑开始变得有些“不听使唤”了。

当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升级了新系统后,原本用得好好的硬件突然用不了、驱动也装不上了”,并不会意识到,在这(不安全的老驱动被阻止加载)之前,自己的电脑可能已经长期被黑客偷窥,并泄露了大量的个人隐私。于是乎,操作系统也就此被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通臭骂,成为了这场安全博弈中,代替制造了安全漏洞且疏于维护的硬件厂商,以及大肆利用这些安全漏洞的黑客们的背锅侠。

正如大家所见,这些电脑会在每次开机、进入系统时,都弹出“无法加载驱动程序”的提示。而伴随着这些提示,电脑里的某些硬件也会失去相关功能、变得无法正常运作,在有些电脑上出问题的是诸如银行U盾这类、虽然不常用但十分重要的设备;而在另一些电脑上,甚至可能会出现键鼠失去响应、声卡无法发声这类,严重影响日常使用的问题。

文章来源:《计算机与现代化》 网址: http://www.jsjyxdhgw.cn/zonghexinwen/2022/1009/901.html



上一篇:助力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
下一篇:医院儿科显示屏走红,90后父母起名太言情,四个

计算机与现代化投稿 | 计算机与现代化编辑部| 计算机与现代化版面费 | 计算机与现代化论文发表 | 计算机与现代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计算机与现代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