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06/30]
- · 计算机与现代化版面费是[06/30]
- · 《计算机与现代化》投稿[06/30]
适应与跨越:人工智能冲击下的教育现代化(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只有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社会。在人工智能的冲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只有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化的人,才能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社会。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传统的人才观发生改变,人才培养标准被重新定义,教育必须着眼于“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替一个未知的世界培养未知的人才”。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现代性的不断增长,现代性和预见性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他们能够适应新技术变革趋势,顺应人工智能的潮流,成为人工智能的掌控者。这种人才培养的强化趋势是真正落实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满足了国家高端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目标由“知识型”向“创新型”逐步转变,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因为与机器相比,人脑的记忆容量和速度都处于劣势,如果不能在思维上制胜,那必将会被机器所取代。

图片来源:unsplash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传统的教育以教室为教学场域,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在固定的物理空间进行教学,同样的课堂时间、精准的学习进度、一致的教学节奏。教育信息化的常见模式是引入“电子白板”等设备,利用互联网传递知识与信息,并加以展示,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人工智能则是借助优化算法、大规模数据分析技术以及高性能计算系统,赋予计算机逻辑判断、感知推理和独立判断能力,在特定输入条件下进行认知学习以及决策执行的智能活动,弱人工智能能够以记忆存储和传感的方式,实现一般图像识别或信息判断的功能,强人工智能则具备了自主学习和自适应特征。其核心技术深度学习,结合大数据平台,能够在未来实现“教育资源融通化”“教学模式泛在化”“教育管理数据化”“教育投入经济化”,进而使技术成为教育的核心。
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概念阶段,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内容而存在,它是什么?会带来什么?怎么实现?能给未来带来什么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工具阶段,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加速器或触媒,强化原有的教与学工具,这个阶段教育流程以及教育模式可能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促进了效率提升,或是解放了人的部分劳动。
第三个阶段是思维方式阶段,信息技术嵌入教育学习系统,促进学习方式的创新发展,深度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以及工作方式。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生态、教学方式和教育治理等产生影响,作为革命性的推动力量,支撑引领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突破地域时间的局限,并能满足个性化的特定需求,真正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模式正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充分体现,是由理念走向实践的突破,学生通过网络则可以选择适合的课程,教师利用视频直播实时授课,并同步检测学生的反馈。
(三)教育资源高度整合
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不仅在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质量,还在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我国的教育资源呈金字塔型,最优质资源处于塔尖,资源少且为少数人占有,因此,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教育资源在跨区域之间的分享和建设是通过长期的交流和合作而运作起来的,通过促进区域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形成资源链条,将不同区域的资源整合,区域之间资源优势互补,从而不断地推动教育资源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重要引领,以强带弱的形式加快资源的应用落地,全方位推动教育资源在区域乃至全国内的共享。
人工智能时代资源不再局限于教师通过互联网主动搜索信息和整合知识,而是融通各类型的知识平台,利用记忆存储和传感等方式,迅速对学习者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识别或判断,主动提供与其相关联的知识内容。针对资源匮乏、资源供给不平衡等问题,5G技术成为技术突破口,建设多种先进技术为教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重要通道。这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线上线下教育、区域之间及跨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其整合的根本途径则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庞大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之间的建设与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循环的过程,包括资源的准入批准、资源评定和资源使用评价,所有教育资源的整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更新,基于先前的数据深入挖掘,以此作为下一阶段资源整合的目标和方向,形成良好的教育资源生态。
文章来源:《计算机与现代化》 网址: http://www.jsjyxdhgw.cn/zonghexinwen/2022/0404/868.html